在资讯系,这个名称同时也代表着蔡欣穆、萧旭君、陈尚泽三位教授带领的学生团队,负责维护从有线、无线网络设备、系上公共工作站、电脑教室的电脑、到各种网页服务等等资讯相关的大大小小的服务和设备。在2012年创立NASA课程以及团队时,资讯学群正面临困境,越来越难找到具备专业技能的专职人员来维护众多的资讯设备及服务。因此,在蔡欣穆教授的主导下,非正式地开设了「网络管理与系统管理」的训练课程,招募了第一届的学生团队成员,并逐步将系上的资讯设备及服务交由团队成员维护。当时,这些维护工作被加以分类,分配给负责网络管理的有线组、无线组、防火墙组、IP服务组,以及负责系统管理的邮件服务组、工作站组、网页服务组、PC实验室组。这样的分组一直沿用至今,建立了专业分组及传承的体系。至2015年时,「网络管理与系统管理」课程正式开设为大一学生即可修习的专业选修课程。
时至今日,NASA团队已经训练了13届、超过600位学生。团队除了在日常守护资讯学群师生的资讯服务及基础设施,进行帐号维护、问题排除、软硬件更新、资安防护等工作,NASA团队还经历了多项重大挑战,如2015年机房重建及升级、2019年内外骨干网络升级至10 Gbps光纤、以及2020年系馆结构改善工程期间,将所有服务转移至计资中心一个月等。在过去数年间,NASA课程也协助院内电机系与师大资讯系培训他们的网管团队成员。许多修习过NASA课程的同学,在学期间亦协助校内许多单位(如教务处资讯组、数码学习中心科技组、计资中心等等)维护重要的资讯系统。
NASA的课程分为三个学期。第一个学期修习「网络管理与系统管理」(2学分)和「网络管理与系统管理实验」(1学分),其中约有30位学生(约佔课程人数的一半)会获选进入第二个学期的研习。在这个阶段,学生依照分组,由同组的学长姐指导该组进行专业技术的实作练习及培训。第三学期则修习「进阶网络管理与系统管理」(2学分),由三位教授带领,进行大型网络及系统管理专案开发。例如在刚结束的112-2学期,学生利用电资学院新获得捐赠的英业达服务器群,重新设计并实作学群重要服务的高可用性架构,确保在电力、网络或硬件发生异常时,仍能稳定提供服务。第一学期和第三学期的课程,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取得专业选修学分,而是折抵台大学生必修的服务学习课程学分。完整完成三个学期的课程后,学员才获得进入团队服务的资格,成为八个组别中的组员或组长,甚至最终成为团队中网络管理、系统管理两个分支的负责人。
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一学期的课程,学生暱称为「一阶」。蔡欣穆教授在课堂中主要讲授的内容涵盖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从最底层的实体层讯号编码格式、到网络层的IP位址设定、传输层的TCP协定,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如储存系统、虚拟化系统、网络储存系统、资讯安全及网页系统等等。由于修课学生大多为大一、大二同学,尚未修习相关课程,基础背景知识的建立对后续实战能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讲授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行找寻网络上相关文件,并具备分析和理解的能力。除了讲授内容外,每周也安排实验及作业,要求学生在特定条件下实际架设可运作的系统,例如架设特定配置的储存系统、组建虚拟主机或容器,或完成防火墙的安装和规则配置等。虽然课程仅有三学分,但依据学生经验,每周通常需要投入15至20小时进行自学及完成实验和作业。期中考和期末考则完全以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三位学生一组,在3小时内实际完成题目要求的系统架设或系统问题排除。此外,学期中也会安排已经毕业、在业界担任系统管理工作的学长,或相关产业公司的工程师到课程中分享实务经验。疫情前,课程亦曾安排参访内湖台达电的标准示范机房,让学生了解机房实务维运的各种面向及挑战。
目前资讯工程系大四、担任网页服务组组长的杜冠勳同学表示,「NASA 这门课在系上的定位我觉得蛮特别的,因为它不像其他课程那样强调写大量的程式码。若单纯看作业和工作内容,更多的是在架设系统和『调设定档』,而不是一行行撰写复杂的算法。这门课教的东西主要是提供概念在怎么透视这些系统背后的运作,以及身为一个系统管理者,需要有哪些 Mindset,同时也训练了我们自学、自行搜索资讯的能力。对我这种在系上并不算特别擅长写程式的人来说,这门课简直像是一根浮木,让我在系上找到自己的定位。透过调整设定档和上网查资料,理解如何让系统稳定运行,这种实务性的操作反而让我觉得更有成就感,也让我看见自己在资讯领域也能够发挥的另一种价值。」
陈耘志博士曾在NASA团队担任工作站组组长、系统管理分支负责人,于2023年取得资讯工程系博士学位,现于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他表示,「NASA继承了台大资工系开放与自由的优良传统,将系上最重要的基础建设管理工作交由一群最优秀的学生负责,赋予我们充分的信任与培训,这种训练方式极具特色。我们并非一开始就是专业的工程师,只是一群对技术充满热情的学生。三十年前资讯系的前辈们就开始建构自己的基础计算建设,至今仍在稳定运行,孕育出PTT这样深具影响力的系统。我们则在这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引入新技术,将其开源共享。我在 NASA 四年中经历了紮实的专案管理训练,无论是每周的技术会议,还是长短期的开发计画,都涵盖了软硬件架构与开发。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系上的老师与同学,这让我们在解决问题、提供稳定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深刻的责任感与荣誉感。这段经历不仅激发了我对系统研究的热情,也促使我在硕士班选择了系统研究方向,并一路在台大完成博士学位。这些技能也在我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为我未来领导研究计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 正式完成三学期的培训,并加入NASA团队的成员,团队会发给配有如图的徽章的飞行外套,作为成为团队一份子的荣誉象征。另外,在毕业前,会发给团队成员一张由系主任及团队老师签署的感谢证书。
首图说明: 电资学院资讯工程系蔡欣穆教授及黄上恩教授带领团队到马来西亚芙蓉市,与台大马来西亚校友会协同主办马来西亚台大杯全国中学生程式设计竞赛,负责决赛共60队、180位参赛选手的服务器、网络、比赛用笔记型电脑的设置、监控、备份及竞赛平台的架设与压力测试等工作。在12位团队成员中,有9位为曾修过NASA课程的学生,或是NASA团队的现役或退役成员(前排左侧依序为蔡欣穆教授、杜冠勳、陈杰彤、赖羿蓁,第二排为蔡旻谚、王褕立、林栗绮、李昀宸,后排为黄上恩教授、林煜杰、吴柏烨、侯欣纬、王以安、杨冠柏)。摄于2024年9月。
时至今日,NASA团队已经训练了13届、超过600位学生。团队除了在日常守护资讯学群师生的资讯服务及基础设施,进行帐号维护、问题排除、软硬件更新、资安防护等工作,NASA团队还经历了多项重大挑战,如2015年机房重建及升级、2019年内外骨干网络升级至10 Gbps光纤、以及2020年系馆结构改善工程期间,将所有服务转移至计资中心一个月等。在过去数年间,NASA课程也协助院内电机系与师大资讯系培训他们的网管团队成员。许多修习过NASA课程的同学,在学期间亦协助校内许多单位(如教务处资讯组、数码学习中心科技组、计资中心等等)维护重要的资讯系统。
NASA的课程分为三个学期。第一个学期修习「网络管理与系统管理」(2学分)和「网络管理与系统管理实验」(1学分),其中约有30位学生(约佔课程人数的一半)会获选进入第二个学期的研习。在这个阶段,学生依照分组,由同组的学长姐指导该组进行专业技术的实作练习及培训。第三学期则修习「进阶网络管理与系统管理」(2学分),由三位教授带领,进行大型网络及系统管理专案开发。例如在刚结束的112-2学期,学生利用电资学院新获得捐赠的英业达服务器群,重新设计并实作学群重要服务的高可用性架构,确保在电力、网络或硬件发生异常时,仍能稳定提供服务。第一学期和第三学期的课程,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取得专业选修学分,而是折抵台大学生必修的服务学习课程学分。完整完成三个学期的课程后,学员才获得进入团队服务的资格,成为八个组别中的组员或组长,甚至最终成为团队中网络管理、系统管理两个分支的负责人。
课程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一学期的课程,学生暱称为「一阶」。蔡欣穆教授在课堂中主要讲授的内容涵盖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从最底层的实体层讯号编码格式、到网络层的IP位址设定、传输层的TCP协定,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如储存系统、虚拟化系统、网络储存系统、资讯安全及网页系统等等。由于修课学生大多为大一、大二同学,尚未修习相关课程,基础背景知识的建立对后续实战能力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讲授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行找寻网络上相关文件,并具备分析和理解的能力。除了讲授内容外,每周也安排实验及作业,要求学生在特定条件下实际架设可运作的系统,例如架设特定配置的储存系统、组建虚拟主机或容器,或完成防火墙的安装和规则配置等。虽然课程仅有三学分,但依据学生经验,每周通常需要投入15至20小时进行自学及完成实验和作业。期中考和期末考则完全以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三位学生一组,在3小时内实际完成题目要求的系统架设或系统问题排除。此外,学期中也会安排已经毕业、在业界担任系统管理工作的学长,或相关产业公司的工程师到课程中分享实务经验。疫情前,课程亦曾安排参访内湖台达电的标准示范机房,让学生了解机房实务维运的各种面向及挑战。
目前资讯工程系大四、担任网页服务组组长的杜冠勳同学表示,「NASA 这门课在系上的定位我觉得蛮特别的,因为它不像其他课程那样强调写大量的程式码。若单纯看作业和工作内容,更多的是在架设系统和『调设定档』,而不是一行行撰写复杂的算法。这门课教的东西主要是提供概念在怎么透视这些系统背后的运作,以及身为一个系统管理者,需要有哪些 Mindset,同时也训练了我们自学、自行搜索资讯的能力。对我这种在系上并不算特别擅长写程式的人来说,这门课简直像是一根浮木,让我在系上找到自己的定位。透过调整设定档和上网查资料,理解如何让系统稳定运行,这种实务性的操作反而让我觉得更有成就感,也让我看见自己在资讯领域也能够发挥的另一种价值。」
陈耘志博士曾在NASA团队担任工作站组组长、系统管理分支负责人,于2023年取得资讯工程系博士学位,现于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他表示,「NASA继承了台大资工系开放与自由的优良传统,将系上最重要的基础建设管理工作交由一群最优秀的学生负责,赋予我们充分的信任与培训,这种训练方式极具特色。我们并非一开始就是专业的工程师,只是一群对技术充满热情的学生。三十年前资讯系的前辈们就开始建构自己的基础计算建设,至今仍在稳定运行,孕育出PTT这样深具影响力的系统。我们则在这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引入新技术,将其开源共享。我在 NASA 四年中经历了紮实的专案管理训练,无论是每周的技术会议,还是长短期的开发计画,都涵盖了软硬件架构与开发。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系上的老师与同学,这让我们在解决问题、提供稳定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深刻的责任感与荣誉感。这段经历不仅激发了我对系统研究的热情,也促使我在硕士班选择了系统研究方向,并一路在台大完成博士学位。这些技能也在我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为我未来领导研究计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 正式完成三学期的培训,并加入NASA团队的成员,团队会发给配有如图的徽章的飞行外套,作为成为团队一份子的荣誉象征。另外,在毕业前,会发给团队成员一张由系主任及团队老师签署的感谢证书。
首图说明: 电资学院资讯工程系蔡欣穆教授及黄上恩教授带领团队到马来西亚芙蓉市,与台大马来西亚校友会协同主办马来西亚台大杯全国中学生程式设计竞赛,负责决赛共60队、180位参赛选手的服务器、网络、比赛用笔记型电脑的设置、监控、备份及竞赛平台的架设与压力测试等工作。在12位团队成员中,有9位为曾修过NASA课程的学生,或是NASA团队的现役或退役成员(前排左侧依序为蔡欣穆教授、杜冠勳、陈杰彤、赖羿蓁,第二排为蔡旻谚、王褕立、林栗绮、李昀宸,后排为黄上恩教授、林煜杰、吴柏烨、侯欣纬、王以安、杨冠柏)。摄于2024年9月。